|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加入花友
x
摘要 针对月季黑斑病、月季白粉病、蚜虫、金龟子、介壳虫、月季茎蜂等月季主要病虫害的特点,提出防治方法。
$ g# n1 T: {7 H8 _# Q8 l$ R4 M 关键词 月季;病虫害;发生;防治 $ S8 ]5 r8 r6 s& W, U n4 T
8 y5 {- H+ k4 P: e 月季花容俊美,千姿百态,芳香馥郁,四季常开,特别是品种繁多,易于繁殖和栽培,被人们誉为“花中皇后”,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;但月季病虫害常造成生长不良,甚至死亡,严重影响观赏价值。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,总结了月季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,以供借鉴。 & J7 B9 @' Q1 b* H' y" X- A
1月季黑斑病
& `* S9 e. G$ L4 w* @- a1 q 1.1危害症状 8 C2 u3 p* G2 w6 J6 |' t
叶片、嫩叶、花梗都可受害。病斑通常出现在叶片的表面,为直径1.5mm左右的近圆形或不规则病斑,边缘纤毛状、黑色或深褐色,常有黄色晕圈包围。菌丝在角质层下呈放射状分枝,黑紫色。病斑上可见黑色凸起小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。病斑往往几个连在一起。病部周围叶大面积发黄,病斑成为带有绿色边缘的“小岛”。叶柄及嫩枝上病斑呈长条状,边缘无明显放射状。严重时,病叶皱缩不平,叶片向叶背卷曲,嫩枝向下弯曲或枯死,花蕾不能正常展开。
( u: I& f1 g0 f( |8 ^; Q5 d: a 1.2病原
5 m+ N# r+ j5 U3 G* Q/ l* v/ [4 W 致病病原为放线孢属的一种真菌。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或葫芦形,双细胞,略有缢束。上部细胞小,有喙状突起偏向一侧,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枝枯叶上越冬。翌春产生分生孢子,借风传播。
( G) _2 ^6 X) X6 k, W$ v 1.3发生规律 9 b( P) o4 ]5 {1 \, O
潮湿、多雾而且闷热、多雨,通风不良的环境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。露水重时或在傍晚后浇水,入夜时叶丛仍有积水时,为病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,会导致病害加重。叶片上有水时,孢子6h内可萌芽侵入。植株生长不良,尤其是刚移栽的苗木发病重。露地栽培密度大,或花盆摆放太挤,以及采用喷灌的方式浇水,都会加重病害发生。 , v5 Z) }$ n# D' I- @+ L) p9 G
1.4防治方法
' u s& l5 Y% z4 `" L* r& E (1)清除侵染源。秋季彻底清除枯枝落叶,并结合冬季修剪剪除有病枝条,以清除病枝上越冬病菌。
, Z& y/ h+ D, d/ w7 e7 J (2)发病季节勤检查,及时摘去病叶并销毁,可防止病害蔓延。 7 t/ q% k! b8 G* q- e: G1 O( s
(3)改善环境条件,加强栽培管理,提高植株抗病能力,控制病害发生。浇水最好采用滴灌、沟灌或沿盆边缘浇水,切忌喷灌,以免水滴灌溅使病菌传播到邻近的叶片上,灌水时间最好是晴天的上午,以便使叶片保持干燥。栽植密度、花盆摆放密度要适宜,以利于通风透气;选用当地抗病性强的月季品种栽培;增施有机肥,磷、钾肥,氮肥要适量,使植株生长健壮,提高抗病性。
, N6 {& R6 {3 Y) g3 f (4)夏季新叶刚刚展叶时,即应开始杀菌保护,直到冬季。雨季每周喷药1~2次,平时7~15d喷1次药,喷药次数视病情发展及药剂品种而定。可选用的药剂有75%百菌清500倍液、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~1 000倍液,或80%代森锌500倍液,或1%等量式波尔多液,或70%甲基托布津800~1 000倍液等。其中以75%百菌清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最为显著。为了防止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,药剂必须交替使用。 & w5 q T4 G- w. V8 v2 J5 L" L
2月季白粉病 ; O9 n/ c( O0 [, r0 v
2.1危害症状 ' O. ~. g; D" k
危害月季的叶片、嫩梢、花蕾及花梗等部位。嫩叶感病后,叶片皱缩、弯曲呈畸形,有时变成紫红色,老叶感病后,叶面出现近圆形、水渍状褪绿的黄斑,与健康组织无明显界限,叶背病斑处有白色粉状物,严重受害时,叶片枯萎脱落。嫩梢及花梗受害部位略膨大,其顶部向地面弯曲。花蕾受侵染后不能开放,或花姿畸形。受害部位的表面布满白色粉层。
# }: P$ w# z: H; V, d' Y" ~ 2.2病原
+ J; Y! J/ J' `3 v5 u 病原为蔷薇单丝壳菌,菌丝体在寄主表面发育,以吸器伸入植物表皮细胞内吸取营养。分生孢子梗短,直立,顶端着生分生孢子,孢子无色,卵圆形或桶形,5~10个串生,主要以菌丝在感病植株的休眠芽内越冬,次年春天芽一展开便布满白粉,这些分生孢子被风传播到幼嫩组织上,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萌发,并通过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壁进入表皮细胞进行为害。 , J" S5 a6 w. T: g6 A
2.3发生规律
7 ?+ X3 t$ O& v6 F( P( d9 b 白粉病一般在温暖、干燥或潮湿的环境易发病,降雨则不利于病害发生;施氮肥过多,土壤缺钙、钾肥时易发病;植株过密,通风透光不良,发病严重。温度变化剧烈,花盆土壤过干等,使寄主细胞膨压降低,将减弱植物的抗病能力,有利于病害发生。
! K& [: t$ w# v& E 2.4防治方法
0 n# [/ z0 }/ C3 I3 { (1)加强栽培管理。注意土壤湿度,及时浇水;合理施肥,氮肥不宜过多,应适当增施钾、钙肥,以增强植株长势,提高抗病力;适时修剪整形,去掉病梢、病叶,改善植株间通风、透光条件。室内盆栽月季,应置于通风良好、光照充足的地方。 & E/ m, X7 K _- ?/ ^
(2)药剂防治。早春发芽前喷3~4°Bé石硫合剂,生长期发病可喷70%甲基托布津1 000~1 500倍液,或15%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,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。粉锈宁的残效期可达20~25d,喷药后受害部位的白粉层变暗灰色、干缩变消失。笔者曾用1∶20的石灰水喷洒,几分钟后,再用清水喷洒洗净,也能有效防治白粉病。
U1 `" @+ L4 p" h i 3蚜虫 ; ]5 G$ C: `& v: S. ~3 l% N
主要为月季管蚜、桃蚜等。蚜虫聚集在芽、嫩叶、花蕾上吮吸汁液。大量发生时有蜜油状黑色分泌物。春夏季为孤雌生殖,秋季为两性生殖产卵越冬。露地栽培时以早春和初夏为多发期。
+ E: s7 I0 s3 p1 W1 y/ z 防治方法:虫量不多时,可喷洒清水冲洗。必要时可喷2.5%溴氰菊酯乳液4 000~5 000倍液,或10%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。喷时加入1/‰中性洗衣粉,以提高防效。注意保护瓢虫、草铃、食蚜蝇等天敌。 4 N" k" J& j8 m6 Z2 O
4金龟子 # ^$ Q" n$ n3 a; u+ r5 [
主要为铜绿金龟子、黑绒金龟子、白星花金龟子、小青花金龟子等。常以成虫啃食新叶、嫩梢和花苞,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开花。
' q4 i2 q! x- Z( q5 Y3 x7 ~; ~ 防治方法:利用成虫的假死性,于傍晚振落捕杀;利用成虫的趋光性,用黑光灯诱杀;在成虫取食危害时,用50%的马拉硫磷乳油1 000倍液喷杀。 + u; i+ X% }, K$ B; Q9 k4 k
5介壳虫
1 Q ]7 X4 ^& R( e 主要有白轮蚧、日本龟蜡蚧、红蜡蚧、褐软蜡蚧、吹绵蚧等,其为害特点是刺吸月季嫩茎、幼叶的汁液,导致植株生长不良,主要是高温高湿、通风不良、光线欠佳所诱发。
" o3 P0 b' N# e 防治方法:在若虫孵化盛期,用25%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杀。
+ b: _- h+ Q i) v) x 6月季茎蜂 1 _! \ B' y. d7 d- l9 }1 ~$ {, ?
1年1代,以幼虫在被害枝条内过冬,翌年5月上中旬成虫羽化外出,喜产卵于当年生枝条嫩梢上,尤其是从地面发出的粗壮嫩梢上产卵,受害枝条先萎蔫后枯干,向下弯曲。到秋季有的钻入枝条的地下部分,有的钻入上年生较粗的枝条上作茧过冬。 1 d5 k3 K: u7 ?/ E4 j; ` @
防治方法:春季发现萎蔫的嫩梢,随时剪掉,消灭梢内幼虫。结合冬剪,剪除带虫枝条,集中烧毁。另注意保护寄生蜂等天敌。 |
|